尾部受熱面的磨損,是由于隨煙氣流動的灰粒,具有一定動能,每次撞擊管壁時,便會削掉微小的金屬屑而形成的。 主要因素有: (1)飛灰速度:金屬管子被灰粒磨去的量正比于沖擊管壁灰粒的動能和沖擊的次數(shù)?;伊5膭幽芡瑹煔饬魉俚亩畏匠烧?,因而管壁的磨損量就同煙氣流速的三次方成正比。 (2)飛灰濃度:飛灰的濃度越大,則灰粒沖擊次數(shù)越多,磨損加劇。因此燒含灰分大的煤磨損加重。 (3)灰粒特性:灰粒越粗、越硬、棱角越多,磨損越重。 (4)管束的結構特性:煙氣縱向沖刷管束時的磨損比橫向沖刷輕得多。這是因為灰粒沿管軸方向運行,撞擊管壁的可能性大大減小。當煙氣橫向沖刷時,錯列管束的磨損大于順列管束。 (5)飛灰撞擊率。飛灰撞擊管壁的機會由各種因素決定,飛灰顆粒大,飛灰重度大、煙氣流速快,則飛灰撞擊率大。
查看詳情 2019-12-23換熱器管內、外的冷、熱流體的流動方向相反的布置方式(見圖)。其特點是換熱器中熱流體的高溫端正好是冷流體的高溫端,因而換熱器的管壁溫度較高、安全性差。但是,逆流布置傳熱溫差較大,當傳遞一定熱量,所需換熱面積少,故逆流布置的換熱器尺寸相對較小。
查看詳情 2019-12-23表面式換熱器管內、外的冷、熱流體的流動方向相同的布置方式,稱為順流布置(見圖)。其特點是:熱流體的高溫端正好是冷流體的低溫端,因而換熱器壁溫較低、較安全;但傳熱溫差小,傳熱效果較差。當傳遞一定熱量時,需要較大的傳熱面積,因而換熱器的體積相對較大。
查看詳情 2019-12-23用來實現(xiàn)冷熱流體間熱量交換的設備稱換熱器。 根據(jù)工作原理,換熱器有以下三種型式: (1)表面式換熱器:這種換熱器在換熱過程中,冷熱兩流體互不接觸,而是通過金屬壁面來進行冷熱流體間的熱量傳遞,在火電廠中應用最廣泛。如過熱器、再熱器、省煤器、冷油器等。 (2)混合式換熱器:這種換熱器在換熱過程中。是依靠冷熱流體的直接接觸和相互混合來實現(xiàn)的。熱量傳遞的同時伴隨著質量的交換和混合。如噴水式蒸汽減溫器等。 (3)蓄熱式換熱器:這種換熱器的換熱過程是通過一種媒介,即傳熱元件來實現(xiàn)的。使冷熱流體交替地流過傳熱元件。當熱流體流過時將熱量傳遞給傳熱元件并儲存起來;冷流體流過時。傳熱元件儲存的熱量再傳給冷流體帶走,實現(xiàn)熱量交換。如回轉式空氣預熱器。
查看詳情 2019-12-23鍋爐運行時,由于鍋爐負荷過低、燃料質量下降、風量突增突減以及操作不當?shù)仍?,都容易造成鍋爐滅火。滅火不僅有甩負荷、爐膛“放炮”的危險,對直流鍋爐還有高壓水沖入汽輪機的危險。因為鍋爐由滅火到放炮往往只經(jīng)歷幾十秒鐘,甚至只有十幾秒,在這么短的時間內,運行人員要作出正確的判斷并及時處理是相當困難的,因此鍋爐燃燒系統(tǒng)必須裝設可靠的滅火保護裝置。 在質量檢測方面,中正鍋爐對細節(jié)的把控尤為嚴格。眾所周知,一臺鍋爐的生產制造工序往往多達上百個。鍋爐作為特種設備,生產過程中的任何一道工序出現(xiàn)瑕疵都有可能釀成大禍。因此,中正鍋爐在生產全過程共設立了七個工序停止點,分別由不同的工程師嚴格把關,彼此之間相互獨立又相互監(jiān)督,做到及時發(fā)現(xiàn)問題并解決問題。任何一處細節(jié)不合格,都無法進入到下道工序,這就是中正鍋爐對生產全過程的質量監(jiān)控。
查看詳情 2019-12-20爐膛發(fā)生爆燃要有三個條件:(l)有燃料和助燃空氣的積存;(2)燃料和空氣的混合物達到了爆燃的濃度;(3)有足夠的著火熱源。以上就是通常所說的爆燃三要素,只有符合以上三種情況,才有可能發(fā)生爆燃。 用心做好每一個細節(jié),為用戶創(chuàng)造價值,是中正鍋爐一直以來的不懈追求。早在公司成立之初,中正鍋爐就開始逐步改變工業(yè)鍋爐行業(yè)的傳統(tǒng)生產方式,將現(xiàn)代科技引入其中,實現(xiàn)鍋爐生產線的機械化、信息化和智能化。全自動化的生產線不僅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,更重要的一點是,各個鍋爐部件的加工尺寸更為精準,同時盡可能減少了人為因素導致的產品質量問題。
查看詳情 2019-12-20